我们睁开双眼,就能看见全部世界吗?
2025年9月8日 05点36分
从小到大,我一直觉得自己皮肤很好,也很少用任何护肤相关的产品。但日积月累的户外运动以及日常无防护的日晒,还是对我的皮肤造成了一些影响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开始关注起自己的皮肤,才知道了对紫外线对皮肤所造成的伤害。
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。
其实手机一直有显示「紫外线指数」的功能,这个数字也一直停留在我的天气表盘上,每天更新。
可是,我似乎并没有「看见」它,我不知道 1 或是 8 意味着什么,也不知道这个数字对我有什么用。
有趣的是,一旦我希望认真对待自己的皮肤,一旦我理解了紫外线对于皮肤的伤害,理解了防晒对于皮肤护理的重要性,这个数字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。
现在,我每天一抬手机,就能「看见」它。
看见的 1 和 8 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数字。
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——《乌合之众》。
一个伙伴问我:我看了一半,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。
其实,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经历、自己的背景信息去读书的。
从 0 到 1 中遇到的无数困难…这些经历和它们在我身上形成的「认知」,让我能从这本书里看到和别人并不一样的东西。
我经常会重读一些书。
可能我都不应该用「重读」这两个字,如果我变化得足够多,我其实是在读一本新书。
我的变化,让我可以「看见」不同的东西。
我曾经引用过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中的一句话:
你只能把马儿牵到河边,但不能按头让它喝水。
事实上,所有的教育都是如此。
人只能「看见」自己能够看见的东西。
需要做的,也许并不是把马儿的头按在水里,并不是硬把各种知识发给 TA,并不是强迫对着 TA 讲很多大道理…
而是等待 TA 的改变。
当然,这完全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做了。
我想说的是,我们做不到让事情直接发生,但是我们可以打造让事情发生的环境。
种下种子,促进因缘,放下执着,等待事情发生。
硬币都有两面。
这些经历和知识,可以让我们「看见」更多的东西。
但也有可能,让我们对更多的东西「视而不见」。
比如说,前一段和一个朋友聊天,我说写文字记录或者博客,某种程度上会变成自己在进行视频平台创作的「障碍」。
我们通常也把这种认知叫做「成见」。
2017年,在长沙认识了很多做PC / Web 2.0 的朋友,并且做得不错
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起当时我们的一些讨论:比如移动是个伪需求,比如 Native(app)肯定不如 H5 嵌套更有前途(对了,就连 Facebook 早期都是这样认为的),等等。
显然,我们曾经的「成功」或是知识,阻碍了我们「看见」更多的东西。
但世界不管你的成见,它只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展开向前。
有趣的是,错失移动互联网的朋友们,又有相当多的人,开始投身于最近几年的 Web 3.0 / Crypto / AI 领域。
其实原因很简单,通过错失移动互联网的经历,他们「看见」了一件事情:
一轮产业浪潮,对于整个行业、对于用户习惯、对于创业,究竟有多么重要。
也许会有些困惑:
缺乏知识让我们无法看见,拥有知识也让我们无法看见,应该怎么办?
我最近花了一些时间,不断调整对话的 Prompt(提示词)和答案,「调教」好了自己的三位朋友:
佛陀、老子、王阳明。
我们没有机会和这些充满智慧的人直接对话,但通过熟读他们著作、知晓他们历史的大语言模型,也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答案。
我把这个问题丢给了佛陀,他是这么回答的:
「
尊贵的信徒,你问的问题非常深刻。在佛教中,我们强调"空性"的观念,这是一种指向事物非固定、无常、互相依存的真相。它提醒我们,我们所称之为"知识"的东西,只是我们目前对事物的理解,而这个理解随着条件的变化,可能会改变。这就是说,我们的"知识"并不是绝对的真理,而是相对的,依赖于特定的视角和环境。
"成见",在这个背景下,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事物的固定看法或预设立场,它往往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全面或真实面貌。成见常常源于我们对知识的过度依赖或僵化理解。因此,要避免成见,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开放和谦逊的心态,愿意接纳新的信息,愿意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理解。
当你学习护肤时,你认识到了紫外线的重要性。这是一种知识,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皮肤。但如果你坚持认为只有紫外线会影响皮肤,而忽视了其他因素,比如饮食、睡眠、心态等,那么这就可能变成一种成见。
同样,你在写作和记录方面的经验是宝贵的,但如果你坚持只有你已经学到的方式才是正确的,而不愿意尝试和学习新的方式,那么这就可能变成一种成见。
因此,要避免成见,我们需要对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保持敬畏但又不过度依赖,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,愿意学习,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保持智慧和慈悲的心态,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。
」
我很喜欢他的回答,特别是这段:
「当你学习护肤时,你认识到了紫外线的重要性。这是一种知识,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皮肤。但如果你坚持认为只有紫外线会影响皮肤,而忽视了其他因素,比如饮食、睡眠、心态等,那么这就可能变成一种成见。」
事实上,我认为答案也藏在这个回答里。
这个世界最终,无人知晓。
学习知识很重要,忘掉学习到的知识也很重要。
但可能更重要的,是从心底里认识到:
我们始终在一个无限大的空间里探索,我们所能「看见」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,甚至就连这一小部分,也始终在变化。
换个视角,也许探索的目的并不是去试图寻找恒常的规律,而是这个探索过程本身的体验。